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广播电视栏目 >> 生命对话
抗击疫情,从“心”开始
发布时间:2021-11-26   信息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图文部 阅读次数:
字体: 【

 

 

  主持人:健康中国,我行动。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生命对话》,我是主持人欣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大家的心理堤坝。而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更是承受着非常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今天我们节目当中就请来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的潘伟刚医生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潘医生您好。

  潘医生:听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潘医生,您在去年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随医疗队入驻了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参与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工作当中了。特别想问问潘医生,为什么医疗队在刚刚组建的时候,就会把像您这样的心理医生也加入进来呢?

  潘医生:任何的医疗,并不单纯的仅仅是躯体的治疗,心理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患者,还有医务人员。国家认识到心理的重要性,因为好的心理才会让一线人员的战斗力维持得非常好,帮助他在疫情期间或者工作期间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主持人:面对突发的疫情,在您的工作当中,这些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潘医生:他们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甚至是连续24小时、48小时。并不是医院不让他走,而是他们自己不走,要在病区待着。其实是因为他们那个时候的心理已经处于应激状态。我建议他们回去休息休息。然后你会发现,休息八个小时回来以后,他们整个人就开朗了,特别敬业,而且非常有亲和力。这是说明什么?在整个疫情过程当中,医护人员付出是非常多的。在紧急的状态中,我们的工作时间远远不能用八小时来衡量,经常十多个小时去工作。工作以后,我们也没有一个非常良好的休息。因为我们静不下来,放心不下我们工作,所以特别疲惫。这是第一个表现。

  第二个就是很多人会有担心。自己有没有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原因,会导致有一些感染的风险啦?其实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情感反应。然后时间长了以后,有的人就会感觉,我工作的时候是不是不够努力?甚至会觉得自己付出的不够,就会有一些自责的情绪。其实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任何人在这种应急或者大的灾难面前都会有一些情感的反应,这些情感反应是当时场景下的一种正常的情感。无论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木然的表现,或者是紧张、害怕、恐惧,甚至抑郁,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的反应。因为医务人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

  主持人:在您的工作当中,是怎么帮助咱们的医护人员来疏解这些心理问题呢?

  潘医生:比如说我们会让大家有一个轮岗休息,不会让他们一直这么工作,一直劳累下去。

  主持人:保证休息。

  潘医生:第二个我们有专门的心理治疗室,配置了一些放松的东西,魔方,小手工,让他们休息放松一下。然后第三个,我们就会建议适当地运动。跳绳,或者是器械、羽毛球,都是可以来放松调节的。因为运动是可以让人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的。大家会想,潘大夫,你也没说到一些特别高深的技术。我只想告诉大家,在急性应激反应的时候,照顾好自己,让自我的需求达到一个平衡稳定的状态。调动自己内在的资源,就会让自己处于一个很平和的状态。

  主持人:防疫一线的这些医护人员,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呢?

  潘医生:其实有效的自我调适非常简单。第一个就是照顾好自己。吃好、休息好,这是非常重要。第二个就是对自己情绪的觉察,比方说当你觉察到愤怒的时候,你就需要表达自己的愤怒。如何去表达?很简单,就是宣泄。但不是说你逮住一个人来,和他吵一架,甚至是和他打一架,不是这样的。

  主持人:不是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是吧?

  潘医生:不是这样的。咱们都有手机,比如说当你工作之余的时候,你可以拿一个手机,用手机里的记事本,写几句话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你发现写很费劲的时候,也可以拿手机录音。当你录下来或者写下来的时候,你的整个的情绪就下来了。这是对自我的一种宣泄。另一个就是和周围人的沟通和联系。比方吃饭的时候,和你的战友们谈一谈:“今天我遇到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有可能你会得到呼应,他说“我也遇到这种情况了,我也非常得愤怒。”当你听完以后,你会有共情,所以你的整个情况就会好很多。如果说你没有合适的人去沟通的话,你可以和家人进行联系。比如和你爱人打个电话。看看孩子,和他们聊一聊,如果你做了这些还不行,那我建议你就去运动,因为运动是最立竿见影和简单的一种方式。

  主持人:什么时候需要医生来心理干预呢?

  潘医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没有改善的时候,那就需要心理医生去做一些事情。其实首先,自我发现自己有问题非常重要。比如说你现在有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心情高兴不起来。比如说你平时爱玩游戏了,但你发现现在自己玩不下去了。或者你看电视剧,最新的剧你也没有任何快乐感了。这就需要提醒你自己了。第二个就是焦虑。我举个例子,你坐在那儿的时候,心里老七上八下,老担心什么,坐在那儿老不踏实。心慌,老烦躁。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两周以上的话,那我感觉您就需要积极的进行自我调适了。如果您调适不好的话,就可能需要找心理医生帮您度过这段困难的时期。还有一种情况叫“创伤三联症”。第一个就是咱们在工作过程当中看到一些场景有可能在你脑海中久久不能释怀。比如说你在抢救过程当中,患者抢救过来了,但这个画面在你脑海中很难忘记。甚至你回家的时候,在路上这个场景也会突然出现,并且是你想摆脱,但总是摆脱不了,那这有可能这就出现问题了。第二个,比如说你以前在ICU工作,是ICU的护士。你现在不敢去ICU了,回避开了。第三个就是警觉度增高。你经常会感觉自己特别容易激动。或者别人拍你一下的时候,你恨不得要惊跳起来。这就叫警觉性增高。闪回,回避,警觉性增高,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候,那您有可能就真的需要找心理医生去帮助你了。自己调节有可能很困难。

  主持人: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还有很多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到防疫的一线工作当中。这些工作人员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呢?

  潘医生:工作在疫情一线的这些非医务人员,他们都在默默地付出。我们要感谢他们的付出。但是他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甚至责怪。很多人就会出现自我价值的否认,他们说“我做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吗?”这种是和医务人员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价值感的缺失。第二,就是倦怠感。没有他们的付出,无论是疾控人员还是志愿者,整个疫情是不会好转的。但是他们也很疲惫、很劳累。所以这种倦怠感也是非常常见的,也是需要去解决和面对的问题。最后,比如说我遇到了情况。工作人员去进社区做流调的时候,会有人说“你为什么来找我?我没有问题。”然后吃一个闭门羹。他们就很愤怒、很紧张,也很沮丧。其实这样的情绪会更突出一些。这些是非医务人员在一线所承受的和医务人员不太一样的地方。关于他们的心理调节方式,我更重要的就是给大家讲一下,他们第一要有一个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这个非常重要。第二个就是在你工作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被理解的事情,需要去接纳,你才会做得更好。第三个就是要合理地休息。当你出现不愿干,或者是不想干的时候,那你可能就需要休息一下了。怎么休息呢?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有一个合理的轮岗机制。第四个就是团队的内部沟通,彼此分享经历,有可能你就会得到很大的支持。最后是和家人建立良好的联系。家人的支持才是最大的肯定。这样你慢慢地就能从困扰当中走出来了。

  主持人:好的,听众朋友,今天我们非常感谢潘医生作客我们节目当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人员是非常辛苦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能够为大家的心理建筑起防疫的堤坝。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周的同一时间再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2-06 17: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