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广播电视栏目 >> 生命对话
呵护健康,从“心”开始
发布时间:2022-10-11   信息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广播电视栏目部 阅读次数:
字体: 【

 

 

  刘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综合一科副主任,药品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副主任

  2012-2016年度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眩晕学组委员

  2018-2022年度西部精神医学协会重性精神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人:健康中国,我行动!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生命对话》,我是主持人欣然。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卫生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刘琦主任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在节目一开始想问一下刘主任,什么是精神卫生呢?

  刘主任:精神卫生又叫精神健康,或者心理健康。精神和心理很多时候在医学上是通用的。精神健康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是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理念。健康就包括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大家都能理解。去医院做检查化验,我的各项指标都在正常的范围,那我就知道我的身体是健康的。那精神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它发展成七个大家可以去衡量的维度。第一是智力是相对正常的。智力有一个检测标准,就是智商。智商如果是在80-110分之间就是正常的智力范围。第二就是有稳定的情绪。就是在一段时间里,比如一两周或者两三周里整体来说是处于一个比较放松、比较积极的状态。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情绪。当我们接受到外界的刺激,我就会产生一些应对的方式,同时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就会有一些紧张、睡不着觉。如果这些反应过于强烈,高低起伏的厉害,特别容易紧张不安。我们就会说情绪的控制会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这是跟情绪相关的健康。第三条就是思维方式。多数的人对于世界的认知理解是差不多类似的。如果某一些想法是我个人独特的,只有我一个人坚信,但别人都不认同。那我们要考察一下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有点偏离正常?这是对思维的考察。第四就是行为的模式。接受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些基本的行为模式和礼仪规范。如果有的人总是愿意跟别人发生矛盾,总是愿意打破这些规则,那我们要看看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异常在影响他的这种行为模式。这四条是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说。要是从个人以外的角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就要看个人跟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是不是相对符合大众常规的。人际关系现在也是精神是否健康的一个维度。第六就是每一个个体遇到事情的时候会有相应的反应,如果反应是适度的,那就是健康的。如果过于强烈,极度的恐惧紧张就过于强烈了。最后一条就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个体的。在每一个年龄段心理特征的状态是不太一样的。比如小的时候就相对比较好奇,好动活泼。青春期就会比较叛逆。到了中年相对就成熟,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年纪大了就会对疾病这些事情有更多的想法和反应。这些都是跟我们年龄相适应的心理特征。个体在整个发展的阶段,按照不同的年龄段有相应的心理特征,这些也是我们考察精神是否健康的一个维度。

  主持人:出现哪些情况,发现了什么信号,就是在提醒我们精神健康有可能出现问题了?

  刘主任:第一从身体上来说。食欲发生了变化,不想吃饭了或者突然想吃得很多。第二就是睡眠。健康的成年人正常的睡眠需求是六到八个小时。青少年会需要睡得更久一点。如果是有时间睡,但是睡不够这个时间。或者是突然特别爱睡觉,睡得多了。还有其它临床上常见的,比如头晕、心慌、耳鸣、出汗、坐立不安这些身体上的症状我们一定要关注。如果发现它是连续的不好,不是一两天调整调整就能好的。那就先去看身体疾病的医生,看相应的科室。如果这些科室的医生给我们做了相应的检查和问诊,认为不是身体疾病造成的这些症状就需要关注了。我们医学上有个名词叫做“难以解释的躯体主诉”。指的就是有身体的不舒服,可以却查不出原因。有可能就是焦虑抑郁非常常见的反应。这his我们从身体指标上来说,有食欲、睡眠和各种身体不适。如果我们从精神上来说,人的情绪简单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我有没有正性的情感?我是不是相对能放松,相对积极。这是正性的情感。另外一类是负性的情绪。比如说感觉到高兴不起来,对啥事都没有兴趣,觉得非常挫败,觉得自己特别无能,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如果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两三周或者更长时间感觉到我的正性的情绪消失了,或者是减弱了。或者是负性的情绪增加了。那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指标,是我们情绪上的指标。其它的还有比如说我总是要冥思苦想一些事,明知没有必要,想不明白。可是我还要觉得不想不行,放不下。这些是我们思维上的异常。

  主持人:遇到了您说的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来面对,怎么来处理呢?

  刘主任:首先意识到是非常重要的。有非常多的亚健康的状态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觉得自己在努努力,在挺一挺就能过去。这样就会拖延时间越来越长。所以意识到,然后正确地对待它,观察它。不一定非得说“我是不是病了?我马上就得看医生。”你可以看看自己这种状态有多久了?是不是我自己可以找到什么原因,自己来调节一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自助模式。首先是我们意识到,能够客观地看一看这种变化是持续多久了?给我们造成什么样的损害?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大家可能会寻求网络上的咨询和测试。这些作为一个辅助的帮助识别的工具也是可以的。第三我们可以去咨询医生。现在影响我们能够获得正确帮助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羞耻感。好像得了精神疾病就会遭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会担心这点,会影响我们及时去就医。消除羞耻感主要的方式就是把它当成像身体疾病一样的疾病来对待。就像是心灵的感冒一样,是可以通过正规的治疗得到完全的治愈的。

  主持人:好的,今天非常感谢刘主任做客我们的节目,为我们带来了精神卫生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精神卫生,保持阳光的心态,拥有快乐的人生!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责任编辑:罗健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12-06 17: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