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乡村之声《生命对话》栏目
节目名称:《面对焦虑应该怎么办?》
播出日期:2024年10月6日
专家:刘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主任医师
主持人:卢欣然
节目内容:
【主持人 卢欣然】健康中国,我行动。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生命对话》,我是主持人欣然。在今天节目当中,我们要首先和大家分享《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让我们共同提升健康素养,拥有健康生活。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第17条: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主持人 卢欣然】好的,欢迎您收听今天的节目。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的健康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然而我们也经常会受到一些精神问题的影响,焦虑就非常常见。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请来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主任医师刘琦,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刘医生,您好!
【刘琦 主任医师】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卢欣然】在节目一开始,想要先问一下刘医生,人们在焦虑的时候都会有哪些表现?
【刘琦 主任医师】焦虑在临床上会有两大组表现。一种,心烦不安,总是放松不下来,处在紧张的状态。你说这种紧张究竟是担心什么具体的内容吗?他有可能是有,有可能是很广泛的。比如说我担心我的身体健康和我家人的身体健康,担心我的工作,担心这个事情进行得顺利不顺利,担心整体家庭的经济状态的水平,担心孩子的学习,就好像什么事都担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会出事。另外一种叫恐惧,恐惧听起来就跟焦虑不一样,因为恐惧是有对象的,比如说社交恐惧症,就是害怕在社交场合去说话、做事、展现自己。
【主持人 卢欣然】这些情况其实是非常常见的,那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呢?
【刘琦 主任医师】焦虑的症状,已经不是日常我们说遇到什么事情,我们产生焦虑反应,然后因为焦虑反应,我们就会去认真地对待这件事情,把事情解决的这种应对方式范围内的焦虑表现,而是一种长期而持久、难以自控的焦虑,才会达到焦虑症的程度。长期要长到什么时候?不同的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会不一样。如果是像广泛性焦虑障碍,它的要求就需要有好几个月,好几个月都处在这种非常焦躁不安的程度。如果是那种严重的焦虑,我们叫惊恐发作的话,他如果是能达到一个月内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我们就可以诊断惊恐障碍,惊恐障碍也是焦虑障碍的一种。
【主持人 卢欣然】那刚才您是从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那么如果要是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呢?
【刘琦 主任医师】严重程度我们有一个简单的评判标准,就是有没有影响我们做一个人的社会功能。那作为人的社会功能有这几个范畴,一个是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第二个就是自我照料的能力,还有就是社会交往的能力,有没有跟亲戚、朋友和家人能维持良好关系的能力。如果这些方向受到了焦虑的影响,因为很多焦虑的病人因为害怕出门会引起焦虑,他就不能出门,别说工作了,连出门买菜都难以完成,所以对个人生活就会造成很多的破坏。如果是破坏了一个人的社会功能,那我们就会说这是一种严重的焦虑了。
【主持人 卢欣然】好的,在这里也想要提醒一下听众朋友,如果您发现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家人、朋友焦虑的情绪,已经达到了刚刚刘医生所说的这个程度,一定要赶紧就医,尽早地干预。刘医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应对焦虑的情绪,减少不良的情绪带给我们的这些负面影响呢?
【刘琦 主任医师】焦虑是一个很典型的压力和心理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应。压力形成压力反应的强弱,以及压力反应长期持续存在导致疾病这两个环节,哪些事情对这两个环节都有缓冲作用呢?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包括充足的休息,充足的睡眠。我们没办法以一个疲惫之躯再去应付更复杂的处境。一定是充足的睡眠,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度节食,每天需要一定的热量来支撑我们的生活。热量不够,基本的生命状态都受影响,更不要说再去面对压力了,所以饮食、睡眠这是最基本的保证。虽然这是最基本的,但是也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那接下来,就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有社会支持。我脑子里的一些困惑,或者今天遇到的一些麻烦,我能找我信任的人说说。对方未必需要给予多么高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他只是需要有人听,有人听听,知道原来是这样的。大部分的人通过诉说以后,他这个压力就能缓解了,他不是一个人憋在那里。这种倾诉就是我们日常能够缓解压力的一个方式,有一定的社会支持,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跟人说说。然后还有就是运动。运动是一个缓解压力的方式。因为本身运动导致身体的那些变化,就能够缓解压力带来的那些身体反应,肌肉、机体得到放松,心理也会随之得到一些放松。我们在压力还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就把它消解掉,自我关怀,防止这个压力反应反复地累积。如果压力反应长期存在,反复地累积,会导致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肿瘤的发病率也会相应地提高,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病率都会提高。如果我们通常的办法应付不了了,我们已经竭尽所能去调整了,还是不行,那我们就主动就医好了,利用医疗系统来帮我们解决我们的焦虑。
【主持人 卢欣然】有什么样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没有,可以帮助我们舒缓压力,避免焦虑呢?
【刘琦 主任医师】那些能够让人放松的方式,比如说按摩、冥想、正念都是有缓解压力的功能,所以这些都可以推荐给大家。介绍一个简易的呼吸调整的方式。留意我们呼吸的频率,并且在心里默默数一些数,我们推荐一个叫“正方形呼吸”,就是我在吸气的时候,用鼻子吸气,然后深吸,在吸气的过程中,以缓慢的速度,就在数1,2,3,4,5, 这个速度慢慢调整,调整到我们已经深吸到不能再吸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想马上吐气,但是不要吐,我们憋住这个气,先不要把气呼出来,同时在心里还也在默默地数刚才的那5个数字,然后那个节奏和速度也都一样,1,2,3,4,5。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用嘴巴把这个气吐出来。刚才我们吸气是用鼻子吸,然后吐气用嘴巴吐,同时,也在心里默默地数1,2,3,4,5,到5的时候,我们就竭力地都吐出来了,这是一个深长的呼吸。吐出来之后,不要接着做下一个,还要在心里默默地数1,2,3,4,5。这样就是一次呼吸变成了4个成分,像一个正方形一样,就叫“正方形呼吸”。反复做,做个3-5分钟,就能使我们的焦虑水平大大地下降。这种呼吸方式是刺激了我们副交感神经,就是一个让我们能够平静下来的神经系统的活跃,这样我们就能平静下来了。
【主持人 卢欣然】好的,今天非常感谢刘医生做客我们的节目,为我们带来了焦虑的相关的知识。正确地认识焦虑,积极地应对焦虑,
主动寻求专业的支持,都可以帮助到我们摆脱焦虑的困扰。好的,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周的同一时间再见!
责任编辑: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