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乡村之声《生命对话》栏目
节目名称:《精神健康不容忽视》
播出日期:2025年10月10日
专家:闫俊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综合一科 主任
主持人:卢欣然
节目内容:
【主持人 卢欣然】健康中国,我行动。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生命对话》,我是主持人欣然。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代表的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今天我们就为大家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综合一科的闫俊主任来和大家聊一聊精神健康这个话题。闫主任,您好!
【闫俊 主任】听众朋友们大家好。精神健康、心理健康的正常是这个人的智力正常、情绪相对稳定、心情整体是愉快的,自我对自己的意识良好、思想和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比较融洽、适应能力良好,这些范围都属于正常的精神健康状态。
【主持人 卢欣然】请闫主任给大家按照人生的不同阶段来给大家讲讲,在人的一生当中都会遇到哪些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
【闫俊 主任】精神心理健康是从一出生就开始有了,小朋友特别小的时候,就是婴幼儿期,大概的年龄范围是0~3岁,这个时候面临的最多的问题一个是养育方式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时还有他个体发育带来的问题。先说个体发育,每个小朋友在发育的时候也可能有生理上的小缺陷、遗传方面的一些影响,这些都会影响他的情绪、心理各方面的问题。家长的教育在后期也有影响,这时如果教育不是特别理想,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婴幼儿期的问题,睡眠、情绪、语言的发育。到了4~6岁,就是上幼儿园的阶段了,要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跟家长有一个分离,独立在幼儿园里度过一整天,面临分离焦虑的问题。有些小朋友就说我不能离开家,离开家我就要哭、闹、吵。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们之间就要开始一个群体的合作,你在家可能只是一两个小朋友,那在幼儿园可能要跟十几个、二十几个小朋友有一些交往、游戏、合作。同时,在这个时候就要跟老师开始学习一些相应的社会的知识,排队、刷牙、取饭、餐桌小礼仪等等。这时候就有一些儿童期的情绪和行为类的问题,会推搡,一发生矛盾纠纷就会尖叫,甚至包括老师讲点儿什么事,在椅子上就坐不住了,四处都乱跑。到了后边就是学龄儿童了,进入小学,还有包括青少年,学龄儿童是在7~12岁,青少年是10~18岁。这个年龄段他处理学习竞争的困难,第二大类就是人际的交往,幼儿园还是单纯的小朋友们在过家家,到了小学,尤其到了初中、高中面临的是真正的人际关系,有些小朋友不善于交往,可能就会被同学们孤立等等这些问题。
【主持人 卢欣然】接下来就是成年人。
【闫俊 主任】在这个中青年的阶段,应对繁忙的工作压力、协调各种社会交往的关系,同时,这个阶段可能面临婚姻、生小朋友,同时还要忙老人,因为这时候可能老人慢慢已经退休,有的能帮看孩子,有的可能已经身体不好。所以,中年应该说面临的是处理很多非常不容易的问题。
【主持人 卢欣然】人往往也会陷入到一种排解不掉的焦虑的过程当中。
【闫俊 主任】这个时期,最容易高发的问题就是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病率是蛮高的,一定要高度去关注。
【主持人 卢欣然】接下来就是老年生活了,在这段时间也是容易遇到一些问题,比较常见的都有什么?
【闫俊 主任】退休后,有人会处理得很好,帮助家人,开始第二春的职业,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但也有人就一下子从轨道脱离之后,会形成退休后很不适应的状态,也会产生很多焦虑和抑郁的问题。除了情绪不好,还有身体上的各种不舒服,可能查不出具体的病,但是身体就是左难受右难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没有实质的病。再就是到了老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陆陆续续会出现,还有一些其它疾病,这些疾病也会让人产生失能的感觉,我不像以前那么有能力,身体没有那么好,由躯体疾病导致精神心理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 卢欣然】刚才闫主任从人的全生命周期给大家分析了一下,我们在一生当中有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精神问题。想问一下闫主任,有什么样的情绪,我们就应该及时提醒一下自己,这可能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闫俊 主任】对于情绪来讲,大家可以掌握一个指标,就是大概在连续两周左右的时间里,持续地情绪低落,我们讲就是持续地,为什么?因为我们平时遇到事情也会有三天不开心、两天开心,这是很正常,可以自我去调整,但这种持续就意味着你调整的自我能力已经下降了。第二点,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受到所有的生活的质量都在下降,睡眠、饮食、身体状况全都出现了问题,这时候就要高度注意。还有很极端的时候,会觉得我天天脑子里总想关于死的事,正常人偶尔觉得活着没意思,死了得了,一个念头而已,你真要他去想,他也不愿意去想。那比较多的病友在这个时间段里就会觉得人死了更好,这都是一些非常危险的抑郁,已经达到了必须要紧急干预的程度。轻度的就是感觉生活进入了个低迷期,看什么都没意思,看什么都无聊,看什么都黑白色,这个世界跟原来多姿多彩的样子翻转了。我们遇到这样的一些状况的时候,要有个心态,不能逃避,因为心理问题是不可能逃避然后就躲掉的,我们还是要积极地去面对,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积极地去沟通,及时求助,因为这很正常。敞开地去谈我遇到了什么样的心理的困难,及时地找精神心理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治疗,千万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时去就诊。
【主持人 卢欣然】到什么样的地方去就诊?
【闫俊 主任】咱们国家各个地方都有公立的精神卫生机构,如果没有的话,在当地的综合医院里一般都会有精神心理科,这个也是大家可以就诊的地方。
【主持人 卢欣然】我们也有可能发现周围的人,比如家人、朋友可能有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闫俊 主任】要去良好地识别。亲近的人,应该会发现你的家人他变了,性格变了,生活规律变了,爱说的话变了,平时感兴趣的感觉变了,你终归能找到他跟以前不太一样的地方。这时候,您可以问他主要的困扰是什么?睡不好?最近遇到什么困难?以他的困难为目标,然后说我们要不要去医院进行一些相应的筛查。以前有一个病友说他的朋友劝他来就是很简单,“你最近老睡不好觉,我们都很心疼你,咱们去查查失眠。”他不好意思跟朋友说你这个可能是抑郁症或什么的,也怕判断错误给他压力。我觉得这个点就很好,睡不好,那咱们先去看一看,筛查筛查,医生在筛查的过程中会给予很多的建议。所以我们要关注亲人变没变化,关注他们的痛苦点,然后借助这个痛苦点把他引导到医院,医院会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估,来进行相应的干预。
【主持人 卢欣然】其实,在今天节目当中,闫主任也给大家介绍了在人的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困扰,或者是发现身边的家人朋友有类似的问题,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应该要引起重视,积极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好的,今天我们非常感谢闫主任做客节目当中,为大家带来了精神健康的相关知识。精神健康是生命质量的重要基石,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精神健康,享受愉快人生。好,今天的《生命对话》节目就到这里,主持人欣然代表节目编审赵阳子、制片人邱晨阳感谢各位听众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怀马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