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技术 >> 实践案例
聚焦农村养老难题 努力绘就桑榆美景——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大辛庄街道果园村
发布时间:2025-06-18   信息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与培训部 阅读次数:
字体: 【


果园村是一个移民村。全村现有耕地 1239 亩,总户数 467 户,人口 1777 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297 人, 占全村总人口 16.72 %。其中,60~69 岁 180 人,70~79 岁 98 人,80 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 19 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30 人。

果园村以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集体经济薄弱,青壮年进城务工或定居,造成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不断增多,农村 老年人收入水平低下、生活水平不高。村里养老设施的缺失,导致老年人出行困难、生活不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无人照护等养老问题。

果园村坚持党建引领,网格联动,探索养老新模式。针对目前村里老年人以“居家养老 ”为主,果园村对每个70 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二包一 ”志愿服务责任制,张榜上墙, 明确服务对象,明确服务内容,明确服务职责。

一、培育积极老龄观

社会参与是老年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方式。果园村把为老服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大爱老敬老孝老工作 力度,深入发掘老年人特长、能力,党支部牵头为老年人搭建平台,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落实老年人的知情权、参与权、自治权和监督权,树立老年人自尊自强的老龄观。

老年人在果园村日间照料中心聚餐

围绕乡村振兴,实现二次就业。春节刚过,果园村蔬菜花卉基地一片忙碌的景象,十几个大爷大妈正在紧张有序的采摘水果番茄和鲜嫩多汁的奶油草莓。2019年以来,利用果园村地处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筹资10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100亩的现代日光大棚大型蔬菜花卉特色产业基地,蔬菜花卉基地的建成运用,每年不仅能为村内老年人提供就业岗,还能为村集体带来每年50万元左右的收益。

村委注重老年人健康养老,优先为有工作能力且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安排就业和工作岗位。特别是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全村保洁人员老年人占比80%以上。果园村让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也更能适应社会,实现老有所为。

    以主人翁意识,参与村内事务。积极充分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加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成立了由已退休的“两委”老干部和老年乡贤牵头的老年人协会,评选出14位老有所为的先进人物,充分起到榜样带动的作用。村议事会和村里重大活动都邀请老年人参加,充分听取老年人的意见,积极采纳老年人的建议。7位老年村民主动参加《村志》编纂,大力弘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移民文化精神,在美丽宜居村庄和乡风文明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发掘老年人特长,传统文化赓续。果园村素有“戏剧之”之称,村内的老年人大多爱好戏剧,果园村专设了戏剧文化活动室,为爱好戏剧的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村里老年人自发组成3支文艺表演团队,自编自演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在移民60周年纪念晚会,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首届文化节上,3支老年表演队演出了戏剧、情景剧、歌舞、小品等多个节目,受到全村老少的一致好评。

老年人文艺表演队正月十五“ 闹红火 ”

71岁宋阿姨从小便跟着母亲学习纺花、剪纸等手艺,能够熟练地画图样、刺绣,为了让这一“非遗”项目生根开花,果园村委专门为她设立了“工作室”,逢年过节组织村上的妇女和老年人来剪窗花、缝制布老虎等手工艺品。有时附近的一些村民空闲时也会跟着她学习手艺。

    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化生活。近年来,果园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三垂冈文化广场、法制文化广场、移风易俗文化广场、移民文化长廊、怀禄亭休闲园及文体活动室、道德新风教育室、区图书馆果园村分馆、现代农业科普室、戏剧文化室、书法剪纸室、技能培训室、农耕记忆室等一大批文化体育活动设施,鼓励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在纪念移民搬迁6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元宵节、重阳节、首届文化节等重要节日、重要活动中,多次举办有老年人参加的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二、提升健康老龄化

做好老人健康管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机能不断退化。特别是低保户、独居老人、患病老人等老年群体,需要更细致的关怀照顾。果园村充分利用村日间照料中心及社会化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将村卫生室和日间照料中心联合,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老年人实施延伸健康管理。一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病史、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根据跟踪服务,及时调整健康档案动态信息,并给出专业化诊疗建议;二是对老年人提供免费的针灸、拔罐、理疗等疗养服务;三是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每年邀请专家为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6次,培养老年人健康生活理念;四是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体检和健康评估,对失能、身患疾病等缺乏独立能力的重点老人实施跟踪服务,个体化健康指导,每年开展服务达2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老年人医养一体化”。

大辛庄卫生院到果园村开展农村社区健康服务

健康管理不仅让老年人不出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免费医疗保健服务,更切实提高了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早治疗,让老年人感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心关爱失能老年人。2019年,果园村通过上级支持、村集体投资及党员干部、乡贤人士、热心村民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等,筹资50余万元,建设了200余平方米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设食堂、餐厅、休息活动室等,7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中午交1元钱就可在此就餐,解决了老年人就餐的难题,同时也保证了老年人营养。

三、完善解决为老服务

优化居住环境。2012年全村接通自来水,2020年又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入长治市城市饮用水管网,保证了老年人的用水安全便利。为保证老年人用气、用水、用电安全,各志愿者深入到所包户,定期不定期地对老年人家庭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老年人安全。2018年全村实现了“垃圾分类”,每天定时上门清运、分拣各户生活垃圾,为老年人创造了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2020年全村完成了农村厕所改造,安装了抽水式马桶,彻底解决了老年人的如厕之忧。

果园村为郭阿姨家建设无障碍坡道

完善出行设施。果园村经过2018年、2020年两次道路硬化升级改造,做到了全覆盖、无死角,实现了“户户通”,按照适老化改造要求,村里主要活动场所加装栏杆和扶手等安全设施,设置公共厕所和休息座椅,厕所内加装老年人专用的坐便器和扶手等设施。对7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全部进行适老化改造,加装栏杆和扶手等安全设施,极大地改善了老年人的出行和活动环境。

开展孝亲敬老活动。果园村大力提倡和发扬孝道文化,并以《村规民约》诏示村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积极引导村民形成敬老爱老氛围,对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进行教育和监督。广泛开展“孝在农家”评选活动,先后有8家庭入围,同时评选出了一批“好儿媳”、“好公婆”、“好妯”和“孝亲敬老模范”,每年重阳节都要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和十分隆重的庆祝活动,组织村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我为奶奶唱首歌”活动,冬至时节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包饺”,在全村上下大力营造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

幼儿园小朋友在村委门口开展“我为奶奶唱首歌 ”活动

实现科技助老。果园村组织志愿者深入到所包老年人家中,立足老年人对智能手机、互联网、智能电器的使用需求,开展老年人“触网”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数字产品应用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指导。利用日间照料中心午餐前时间,举办专题讲座,为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使用技术, 缩小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数字鸿沟”。

    果园村一直致力于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采用多种路径,实现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观的有效融合,老年人不仅获得了村里提供的较为满意的养老服务,通过参与社区工作,不但有效传承村里的传统文化,还获得了额外的工资性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提升了晚年幸福指数。


编辑:怀马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23 15: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