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社区位于焦作市新老城区过渡带,辖区有 24 个楼院,90%以上社区是老工业企业搬迁、破产遗留的家属区,全部始建于上个世纪,八成的小区无物业服务。辖区有6073名居民,60岁及以上老年人 2114 名,占比达 35%,其中 8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 312 名,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和空巢老年人近千人。高龄老人多、老龄化程度深、家庭照护能力弱等特征明显,如何做好为老服务成为摆在社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昔日火车站社区基础设施老旧、适老化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杂乱、活动场所短缺,老年群众出行难、就医难、享 老难。近年来,火车站社区按照“融 ”文化的创建理念,把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一方面, 建立“党建融合资源 ”和“数字+全科网格(即将各项基层治理工作网格合并为一张网,实现全面覆盖、一网运行)” 工作机制,优化为老服务,助力“健康老龄化 ”。另一方面, 搭建“银龄带头人 ”“银龄志愿者 ”“银龄趣生活 ”三大平台, 引导老年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和趣缘队伍,丰富老年生活,践行“积极老龄观 ”。社区与老人的双向奔赴,形成了“老人不老,夕阳最美 ”的良好景象。2022 年,该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
一、党建联建融合资源,让健康服务覆盖家边、身边、 床边
河南省高度重视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连续五年纳入全省重点民生实事,建立了“五级书记抓养老 ”的工作机制。火车站社区深入贯彻党中央、河南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构 建“一刻钟 ”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圈。
(一)街道党委全力协调,让医养机构建在“ 家边 ”
2021 年,辖区内铁路电缆厂职工医院进行改制,街道、社区党委积极争取养老项目资金245万元,建成了“焦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可开展助餐、助浴、健康管理、安宁疗护等全方位服务。目前,该中心已收住 140 余名老年人, 入住率达 100%。由于中心就在家门口,子女可随时到机构看望陪同老人,实现养老在社区,离房不离家,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此外, 中心还低价租赁智能健康养老设备,把医养结合服务延伸至家庭。70多岁的胡阿姨和老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腿脚也不太方便,子女在外地上班,无法照护两位老人,中心为他们配备了智能血压仪、血糖仪、智能床垫和视频系统,每日视频“查房 ”,远程监测相关指标,给予健康指导。“多亏社区把医养中心建在咱家门口,不但能为我们提供送餐、保洁等服务,日常小病也能帮我们诊治,我们在家养老子女特别放心 ”。胡阿姨对社区的这一便民举措赞不绝口。
(二)社区聚合资源,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
有老人到社区反映到医院看病来回跑、耗时长,医院科 室多,过程复杂,手机上的养生信息鱼龙混杂容易上当受骗, 希望能给予帮助。社区依托党建联建工作机制,与河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平光和中州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华健体检中心、华晴心理咨询、雷氏中医等 14 家专业机构党支部建立社区联盟。各机构每月深入社区、楼院开展健康讲座、社区义诊、免费体检等活动,提升老年人主动健康意识,社区老年居民慢病自我监测能力、健康饮食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电务北院独居多年的张奶奶说:“社区找的专家讲的真好,我的子女不在身边,医生定期到家里做检查、送药,在家门口就把我的病看好了!”
平光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三)结合专项工作,让特殊照护贴近“床边 ”
《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对居家适老化改造提出了明确要求。社区 党委累计为辖区 135 户老人家庭争取到了政府适老化改造项目。社区失能老人王大爷患有股骨头坏死、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无法下地行走,经综合评估,社区帮助他申请了床边护 栏、L型扶手、助浴椅、四脚手杖、紧急呼叫器等, 目前老人可单独在家走动,遇到特殊情况,家人也能及时发现应对。
二、网格化管理,让为老服务实现精细化、精准化
社区建设了“全科网格调度中心 ”,将辖区划定了 9 个“大网 ”,24 个楼院“小网 ”和 132 个楼栋“微网 ”,大网配 备专职网格员,小网组建议事会,微网设立楼栋长,形成了“微网精治、大网兜底 ”的管理服务机制。结合敲门行动、 入户访民情和六帮六助等工作,社区详细掌握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建立60岁以上老年人管理服务台账, 开发了“容我办 ”小程序,设立问题反馈、交办、为民服务 等模块,老年人可在小程序上一键上传需求。“打来两次电话没接,就上门探访;不会手机上网,就上门指导;需要什么服务一点就到,心里暖暖的,幸福满满的 ”。76 岁的郭大 爷谈起社区服务时激动的说。
三、实施共建共享,搭建银龄带头人、志愿者、趣生活 三大平台
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让辖区的活力老人有能力、也更有意愿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在老有 优养的基础上实现老有所为。
(一)搭建“银龄带头人 ”基层治理平台,为民解忧办 实事
火车站社区多为非物业型小区,长期存在基础设施陈旧、环境缺乏日常管护、公共事务无人协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为解决好这类问题,社区搭建平台,采取个人自荐、居民推荐与组织选拔相结合的方式, 推选主动性强、有经验、有能力、有责任心的老年人作为“带头人 ”,成立“党群议事会 ”,协助做好社区治理工作。2019年,企业退休职工王新霞当选为楼院议事会主任后,决心让小区“ 旧貌换新颜 ”。在政府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支持下, 她和议事会成员积极协调、多方奔走,聚焦路不平、灯不亮、无门岗等 20 多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积极向上对接,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在这群老年人的带领和楼院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建起了活动室、智慧大门、智慧车棚,楼院环境焕然一新。大家“主人翁 ”意识更强了,参与社区治理也更积极了。截至目前,火车站社区所有楼院全部建立了议事会组织并推广至焦南街道,加入议事会组织的 60 岁以上老人46 名, 占比 80%以上,先后为 16 个楼院解决了暖气、停车位、智慧门禁等问题,累计为居民协调解决大事小情 1500余件。
社区组织老年人代表召开民情恳谈会,了解老年人需求
(二)搭建“银龄志愿者 ”志愿服务平台,实现老年人新价值
“我们能为社区、小区和街坊邻居做些什么? ”这是老 党员、老干部经常主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社区支持辖区老年居民先后建立了 15 支银龄志愿服务队,231 名队员长期义务为辖区居民提供矛盾调解、治安巡逻、楼院清洁、文化传播、关心下一代等志愿服务。电务北院的 13 名老人发挥余热,成立了矛盾调解队伍,以“老 ”面孔带动邻里和谐, 护航家庭幸福,近年来共调解处理矛盾纠纷 312 起,矛盾调 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关心下一代 ”志愿服务队员,在社区直播间开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 68 场,刘运琼组建的“老刘理发角 ”坚持40 余载为居民免费理发……
为弘扬志愿精神,社区还制定了《互助积分管理办法》, 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居民进行表彰,共有 37 名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获得“银龄之星 ”荣誉。
火车站社区老刘理发角为老年人提供义务理发服务
(三)搭建“银龄趣生活 ”活动展示平台,引领老人新 风尚
《河南省“十四五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要求,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为老年人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提升生活品质创造有利条件。社区依托 3000 平方米的党建综合体,打造了图书室、书画室、健康大讲堂、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在社区周边打造了文化长廊、主题广场、活动游园等,各种适合老年人的活动场所达 3 万余平米。经过广泛摸排和调研,社区还成立了乒乓球、气排球、戏迷、广场舞等 28 支趣缘社团组织,把辖区1800余名老年人凝聚在一起。社区居民郭叔叔年轻时热爱体育运动,是国家气排球一级裁判员,退休后他组建了老年气排球协会,在他和社区的多方协调下,在城市绿化带内争取到800平方米的健身空地,焦作市体育局还铺设了专业的塑胶地面, 赠送了基础器材。球场建成使用后,老年球员的身影成为社区生气勃勃的一道风景。各社团、老年人也积极义务开展反电诈、反邪教、安全生产等义务宣传活动,实现了为老服务和老有所为的双向奔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火车站社区在护老、敬老、助老的同时,更加注重“用老 ”,让他们融入社区发光发热, 展示他们的“银发 ”风采,增强了他们幸福感、归属感,把社区真正变了老年人的幸福家园。
社区举办体育节,老年气排球协会在赛场上展现风采
编辑:怀马凤